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陕西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管理规定

时间:2024-06-29 03:01:5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5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陕西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管理规定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陕西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管理规定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第一条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陕西省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经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本省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称开发区)内的劳动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用人单位有权聘用、录用、辞退员工。
第四条 用人单位录用的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生产或工作任务;
(二)试用期和合同期限;
(三)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待遇;
(四)劳动保护和劳动纪律;
(五)奖惩及解除合同的条件;
(六)违反合同应承担的责任;
(七)双方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由用人单位同员工本人签订,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劳动合同经过鉴证的,自鉴证之日起生效。
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必须报劳动管理部门备案。
第六条 用人单位录用员工,应明确录用条件,试用期为三至六个月。
第七条 录用的员工,应年满十六周岁,但不得录用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在校学生及国家政策规定的其他不得录用的人员。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用人单位可以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发现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超过规定的医疗期限后,仍不能从事合同规定工作的;
(三)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而富余的员工,其劳动合同对此有相应规定的;
(四)员工不履行劳动合同或者严重违反本单位规章制度的;
(五)用人单位经过申请批准歇业或者停业的;
(六)用人单位依法宣告破产的。
第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员工可以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
(一)经有关部门确认,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危害员工身心健康的;
(二)用人单位不能按照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员工有升学、服兵役等特殊情况的;
(四)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使员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
第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一)员工因公负伤、职业病进行治疗和疗养期间以及医疗终结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女职工在孕期、哺乳期和产假期间的。
第十一条 员工被劳动教养或者判刑,劳动合同自行解除。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或员工任何一方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一个月通知对方,并报劳动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对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应根据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实得工资的生活补助费。六个月以上的按一年计算。
对合同期满不再续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应发给相当于本人一至三个月实得工资(按解除劳动合同前三个月平均实得工资计算)的生活补助费。
用人单位对由于本规定第九条第(三)项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除发给生活补助费外,还应加发相当于本人三至六个月实得工资(按解除劳动合同前三个月平均实得工资计算)的补偿金。
第十四条 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用人单位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分。对员工进行处分时,应征求本单位工会组织的意见,听取被处分员工本人的申辩。
用人单位开除员工,应报劳动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国有企业员工工资总额按照劳动部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外商投资企业的工资水平,按照不低于本地区同行业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实际收入120%的原则,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

第十六条 员工工资标准,工资形式以及奖励、津贴等福利待遇,由用人单位确定。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按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实行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及员工应按有关规定向养老、待业保险机构缴纳养老保险金和待业保险金。员工退休养老保险金,按员工实得工资的15-20%提取;员工待业保险金,按员工实得工资的1-2%提取。
员工退休和待业期间,由养老、待业保险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支付退休养老金或待业救济金。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歇业或者停业时,应对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医疗终结的员工妥善安置。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由当地劳动部门介绍安置,用人单位应根据员工本人伤残程度,按照规定的标准将伤残补偿费一次支付给安置单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提前办
理退休手续,退休费由用人单位一次结清,全额转交养老保险机构,并由养老保险机构按月支付给本人。
第十九条 员工的工作时间,每周不得多于六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得多于八小时。需要加班的,应发给加班费,每人每周加班累计超过十二小时的,必须征得工会同意。
员工享受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休假制度。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应执行国家和本省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保证员工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工作。
用人单位应按国家和本省有关保护女职工权益的规定,对女员工实行特殊的劳动保护和保健。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和本省劳动保护规定,使员工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由劳动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与员工发生劳动争议,按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适用于外国企业在开发区的常驻代表机构和香港、澳门、台湾的投资者或者华侨在开发区投资举办的企业、常驻代表机构。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1月10日
质疑北京市南二环路奥拓车与行人交通事故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在北京市南二环路发生了一起奥拓车与行人翻越中间护栏横穿机动车道的交通事故,事故中造成行人死亡。许多媒体对该事故的赔偿问题进行了高度关注,有关《道路交通安全法》76条的赔偿条款引起了巨大争议。
但是,笔者认为:这样一起媒体强烈关注的案件中,“交通事故认定”结论中,“因为奥拓车排量小不能在行驶方向最左侧机动车道行驶,又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8条的安全原则,所以负事故同等责任”最值得探讨。
一、道路
北京市南二环路中间铁制护栏分隔了对向的机动车交通流,绿化带分隔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实现了人、车分流。
二、路权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条“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第三十六条“根据道路条件和通行需要,道路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通行…”。
北京市二环路上绿化带分隔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禁止行人进入,所以,在道路两侧绿化带内,是机动车道,行人没有路权,奥拓车拥有在行驶方向右侧机动车道行驶的路权。在行人横穿道路时,行人属于“借道通行”,应该让其本道内的车辆(奥拓车)先行。
三、行人的安全义务
本案中行人横穿的地点没有行人过街设施,没有人行横道,所以行人应该在有行人过街设施或者人行横道的位置横穿道路。
在没有行人过街设施和没有人行横道的地点横穿机动车道,行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必须依法履行“确认安全”的义务。
行人在没有路权的地点,未依法履行“确认安全”的义务,应该承担相应的交通事故责任。
四、奥拓车的安全义务
奥拓车在行驶方向最左侧机动车道行驶,其法定的义务是:1、遇到前方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有保持安全车距的义务;2、遇到后方来车要超越本车时,有让行的义务。
五、法38条不适用奥拓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北京市二环路是全封闭道路,中间护栏分隔了对向的交通流。该路段上有许多的道路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所以,本条不能用于追究奥拓车“安全驾驶义务”的责任。
六、奥拓车不应承担事故责任
北京市南二环路是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道路,由于奥拓车排量小,按照北京市地方法规的规定,不能在行驶方向的最左侧车道内行驶。北京市该规定的出发点应该是要提高该路段中该车道的通行效率。所以奥拓车没有按照规定在自己的车道上行驶,这种行为仅仅只是一个可能影响道路通行效率的条款,不会造成与行人横穿的交通事故。在这起事故中,如果是一个符合排量要求的车辆替换了奥拓车,那么,事故中行人的受伤程度是否更高呢?因此,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的规定,奥拓车不应该承担该事故责任。
奥拓车在行驶方向的最左侧车道行驶的行为,如果要承担交通事故责任,也只应承担在该车道内,因达不到规定时速,影响道路通行效率的事故责任。也就是大排量机动车高速行驶中追尾碰撞奥拓车的事故责任。
七、行人翻越中间护栏横穿道路的事故责任
行人在横穿道路的过程中借机动车道通行,未履行“确保安全”的义务,侵犯了奥拓车的路权,突然间增加了奥拓车行车中的避险义务,才是发生这起事故的根本原因,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的规定,应该由行人承担该交通事故的责任。


2004-12-4

发表于2004年12月12日《人民公安报》第499期《交通安全周刊》

作者:山西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高速公路支队十大队 邵 军 13903592043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民法院后院 邮编:044000 13903592043
E-mail:shaojun0818@163.com


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军分区关于对应征入伍义务兵的优待办法的暂行规定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军分区关于对应征入伍义务兵的优待办法的暂行规定
市人民政府




最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宪法和兵役法的规定,努力做好现役军人的优待、退伍军人的安置和残废军人、烈军属的优抚工作,对于军队的建设,对于鼓舞军人的斗志起了重大作用。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针对城乡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认真改革义务兵优待办法,切实落实好各项优
待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青年参军的积极性,解决征兵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促进征兵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根据省政府的指示精神,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对服现役的义务兵给予以下优待:
一、适龄青年被批准入伍后,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向其家属发军属证明,给其家庭挂“光荣人家”牌,并每年在春节期间更换一次,以提高军属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形成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社会风气。
二、对从农村应征入伍的青年在服役期间要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五日颁发的优待暂行办法,切实按照规定的优待对象、优待标准,做好各项优待工作。今年要普遍推行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平衡优待负担的做法,解决好义务兵的优待金。同时,要组织民兵、青年帮助烈
军属种好责任田和搞好副业生产,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要保证他们的家庭生活水平高于一般群众。退伍军人回乡后,如有招工指标,应优先安排他们就业。
三、从厂矿企事业单位应征入伍的正式职工(含合同制工人),服役期满退伍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复工复职,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由市统一安排,原是合同制工人的,退伍后可转为固定工。在服役期间(到本人提干或转志愿兵为止),所在单位以本人每月的标准工资作为优待金发化其
家属或由单位为本人代储。
四、对从社会应征入伍的待业青年,在批准入伍的同时,就在当年有招工计划的单位安排就工,并在发入伍通知书的同时,发给就工分配单位报到通知书。在其服役期间,由就工单位每月发给本行业学徒工基本工资,作为对其家属的优待金。
五、义务兵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者,退伍后安排工作时高定一级;荣立三等功者,服役期满退伍后,在安置上给予照顾。
六、为保证优待兑现落实,在发给应征者入伍通知书的同时发给优待证明书。对在部队服现役的义务兵,乡镇政府、厂矿企事业单位,要把每年对他们和家属的优待情况及时通知军人所在部队,以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鼓舞军人安心服役。
此规定从一九八五年征集的义务兵开始施行。



198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