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天津市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16 02:36:0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9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

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政府令
第7号



《天津市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7月29日经市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戴相龙
               二OO三年八月十六日




天津市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管理, 维护国家对矿产资
源的财产权益,促进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根据
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采矿产资源的, 除法律、法
规和本市另有规定外,必须按照国务院发布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征收管理规定》和本办法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三条 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市财政部门是矿产资源补偿
费的征收主管部门。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具体征收工作由市和区、
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监督。
  第四条 矿区座落在某一区、 县行政区域内的,由所在区、
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矿区范围跨区、
县行政区域的,由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五条 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国务院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
管理规定》第五条的计算方式征收。
  对未核定开采回采率和难以计算实际开采回采率的露天开采
的非金属矿,其开采回采率系数规定为1。
  第六条 矿产品的销售收入按坑口价或出厂价计算。 采矿权
人生产的矿产品未经销售环节而自行加工消耗的,以该矿产品当
时当地市场平均价格为基础计算销售收入。
  地热、矿泉水、粘土、页岩等矿产品销售收入的计算方式,
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采矿权人在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时, 应当附具矿产
品的矿种、产量、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和实际开采回采率等各种
数据资料。
  第八条 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市和区、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应使用
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专用票据。
  第九条 有银行帐户的采矿权人以银行划拨形式缴纳矿产资
源补偿费;无银行帐户的采矿权人以现金形式缴纳矿产资源补偿
费。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具体缴库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地质矿
产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规定。
  第十条 采矿权人应于每年的7月31日前缴纳上半年的矿
产资源补偿费,于下一年度1月31日前缴纳上一年度下半年的
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十一条 符合《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 第十二条
情形之一的,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采矿权人,每半年应向地质矿产主管
部门报送矿产品产量、销售收入、销售价格和实际开采回采率等
资料。
  第十二条 符合《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 第十三条
情形之一的,可按下列程序申请减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一)申请减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采矿权人,应于每年1月
31日前向区、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本年度减缴矿产资源补
偿费的书面申请,填报申请书并附具相关材料。
  (二)区、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接到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后,
应会同本级财政部门在15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报送市地质矿
产主管部门。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会同市财政部门在30日内
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其中减缴额超过应缴额50%的,还应报
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减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申请批准后,由市地质矿产主
管部门以书面形式通知区、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并抄送采矿权
人。批准的减缴申请,从批准之日起生效,按批准的期限和额度
执行。
  批准减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由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报
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采矿权人在中止或终止采矿活动时, 应当结缴矿
产资源补偿费。
  采矿权人在依法办理闭坑手续后,自批准闭坑之日起停止计
征矿产资源补偿费。但在闭坑之前应结清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十四条 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应当及时上缴, 并按照中
央和本市5:5的分成比例分别入库。市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各级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实际收入和应返还数,据实返还。
  第十五条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支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主要
用于地质勘查、矿产资源保护及征管补助经费等。
  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使用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地质矿产主
管部门制定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 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将矿产资源补偿费财政返
还部分的80%划归区、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用于矿产资源开发、
保护管理,其余20%由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集中用于地质勘查
和矿产资源保护。
  第十七条 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保护项目及费用计划建议,
由市或区、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并由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商市财政部门同意后联合下达项目和经费计划。各级地质矿产主
管部门的补助经费计划,由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编制,经市财政
部门审核后核拨。
  第十八条 市财政部门会同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矿产资
源补偿费支出的管理工作,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矿产资源补偿
费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接受财政、审计、监
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年终要如实向同级
财政部门报送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支出决算,并接受财政、物价部
门的监督。
  第十九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有权检查采矿权人计算矿产资
源补偿费所使用的各种资料,采矿权人应按规定如实、及时地向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供所需资料,并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对采矿权人提供的资料予以保密。地质
矿产主管部门泄密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 采矿权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足额缴纳矿产资源补偿
费的,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之日起,按
日加收滞纳矿产资源补偿费2‰的滞纳金。对拒不缴纳矿产资源
补偿费和滞纳金的,处以应当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3倍以下罚
款;情节严重的,由采矿许可证颁发机关吊销其采矿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采矿权人采取伪报矿种、隐匿产量和销售数量、
伪报销售价格和实际开采回采率等手段,不缴或少缴矿产资源补
偿费的,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追缴应当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
并处以应当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由采矿许可证颁发机关吊销其采矿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 采矿权人未按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 由地质矿
产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报送;逾期不报送的,处以5000元以
下罚款;仍不报送的,可由采矿许可证颁发机关吊销其采矿许可
证。
  第二十三条 采矿权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可以依法申
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
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
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本市地质矿产
主管部门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的矿区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人
民政府1994年12月21日发布的《天津市矿产资源补偿费
征收管理实施办法》(津政发〔1994〕90号)和市人民政
府1997年12月31日发布的《关于修改〈天津市矿产资源
补偿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津政发〔1997〕11
9号)同时废止。



市场份额规则在我国不可行

胡波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的一些妇女在怀孕期间服用过一种名为DES的保胎药后,所生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患上生殖系统癌症。该药于1947年获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生产,但是在1971年, 有研究人员发现, 在怀孕过程中使用DES的妇女所生育的女性后代可能在少年或者青年时期患上腺癌。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因DES而导致的病例逐年增加, 其中一些受害者开始向法院提起诉讼, 以求通过司法途径使自己因罹患癌症而受到的损害获得赔偿。辛德尔即为众多受害者中并提起诉讼的一名。在诉讼中,其遇到了“无明确的被告”这一难以逾越的障碍:从其母亲服用DES到原告发病, 其间经历了大约20年左右的时间。由于年代久远, 其的母亲早已忘记所服用的是哪一家制药企业生产的DES。因而, 其也无法指证到底是哪一家DES生产企业造成其人身的损害。原告在万般无奈之下将在全美国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5家DES生产企业起诉到法院。受案法院加州最高法院认为:在大规模商品生产以及市场渠道日益复杂的情形下, 传统侵权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已经不足以规制产品生产者对消费者的责任承担问题, 因此,法院应当适当转变因果关系规则以适应变化的形势需要;该案中无法对因果关系进行证明并非原告的过错, 尽管证据的灭失同样无法归咎于被告,但被告更有能力承担缺陷产品是否会导致的损害的举证能力;5家DES生产企业在市场中占有90%的份额,与其造成损害的可能性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由此, 被告造成原告损害的可能性就应当依照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来确定……。基于以上考虑, 加州最高法院判决这5家DES生产企业按照其在市场中占有的相应份额来承担各自的责任, 此外, 当某一被告因破产等原因而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为了使原告的损害获得充分的赔偿, 其他被告应当对原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①
  该案首开“市场份额规则”在侵权之诉中的先河。
  可见,市场份额规则是指商品致人损害后,受害人客观上不能证明该商品的生产者时,可以同类商品的所有或部分生产者为被告提起诉讼,请求损害赔偿,而各被告依照各自的市场占有份额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制度。
  有学者认为:在我国《侵权责任法》将“共同危险行为”作原则性规定的情况下,在司法实务中也可考虑适用上述规则处理类似案件。而笔者认为,在我国适用该规则不可行,理由如下:
  其一,在我国,经济法类法律法规对商品生产、销售行为的规定虽然不甚完善,但已作了严格的规范。除“三无产品”外,不能确定致害商品生产者是谁的情况及其罕见,缺少适用“市场份额规则”的前提;
  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13条规定: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工业产品,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但凡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产品,其至少已经经过有关国家机关批准生产,系法律允许生产的产品,不可判令遵守法律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产品造成了他人的损害,也必为“缺陷产品”或“未告知安全注意事项”等所致,受害人必须举证证明致害原因力来源于谁,否则,对同类商品生产者明显不公;
  其三,同类产品的生产者所占市场份额的具体比列难以查明;
  其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1条规定: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生产者不承担赔偿责任。适用“市场份额规则”的产品致人损害,一般也具有该免责事由;
其五,《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该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受害人遭受产品质量原因遭受损害的可以选择合同之诉或侵权之诉进行;在不能确定生产者的情况下,受害人还可以商品销售者或服务提供者为被告提起诉讼;赋予了受害人较适用“市场份额规则”更为有利的救济方法。
  综上所述,在我国,缺乏适用“市场份额规则”的前提,不但现行调整产品致人损害的法律对该规则有所限制,而且有较适用该规则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救济方法,所以“市场份额规则”在我国不可行。

【作者简介】
胡波,云南省鲁甸县人民法院任职

【注释】
①马新彦 孙大伟著,《我国未来侵权法市场份额规则的立法证成——以美国侵权法研究为路径而展开》,载于《公文交易》,www.goviy.com,2010 年12月1日访问。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协议浅析

李卫存


【摘要】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协议是公司设立人为了规范公司设立行为,明确各设立人的权利义务而订立的协议。我国现行公司法没有对设立协议作出明确规定,但设立协议却在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设立协议不仅会影响公司设立的进度、设立时间及公司能否最终成立,甚至对公司成立后的存续及解决设立股东之间纠纷都会产生影响。


【目录】
摘要
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协议的含义及法律属性
二、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之间的关系
三、公司设立协议在公司成立之前的作用
四、有限公司成立后设立协议的效力问题
结语






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协议的含义及法律属性
(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协议的含义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协议,也被称为出资协议,是指在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过程中,发起人为规范公司设立行为、明确各自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就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及其相关事项所达成的协议。
设立协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拟设立公司注册资本的数额、各发起人的出资方式、出资数额、出资时间、各发起人在设立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公司设立不成时的费用分担、发起人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对于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形态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协议并非公司设立的法定要件,但其在实践中可以规范公司设立行为、保证公司设立,同时为处理公司设立中的纠纷提供具体依据,因而在处理公司设立纠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协议的法律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协议,是以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为根本目的,经各发起人协商一致而订立的,旨在调整各设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协议。
在公司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人都认同“公司设立协议的法律性质属于合伙协议”这一观点。我国公司法在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一条中分别规定了逾期出资股东的违约责任和出资瑕疵的连带责任,最高院出台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四条又对公司设立不能时股东应承担违约责任作出了进一步明确,以上规定都是对公司设立人之间为合伙关系,其所签订的设立协议为合伙协议这一观点的认同。
二、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之间的关系
(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的共同点
1、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的制定主体具有一致性
设立协议和公司章程的制定者同为为公司的设立人,两者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由相同主体制定,且都是全体设立人共同意志的体现。
2、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的制定目的具有一致性
设立协议和公司章程的制定目的都是为了保证顺利设立有限责任公司。
3、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
在实践中,公司章程的制定一般以设立协议为基础,并吸收设立协议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司名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股东构成、出资形式和数额、公司的组织机构、等事项都是是公司章程和设立协议的共同内容。
4、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的制定时间都是在公司登记成立以前
(二)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的差异
虽然设立协议和公司章程在目标具有一致性程并在那其他方面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但两者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1、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的效力范围不同
设立协议是全体发起人订立的民事合同,其调整的是公司发起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通常只在发起人之间具有约束力,公司章程作为公司法定的必备文件其效力范围及于公司的设立股东、按照公司章程和公司法规定后加入公司的股东、公司、董事、监事及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2、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的效力期间不同
设立协议调整的是公司设立过程中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行为,其效力期间为,自发起人达成一致、设立协议签订之日起生效,伴随着公司设立的整个过程,公司设立的过程就是设立协议的履行过程。
公司章程的效力则以公司成立为前提,伴随于公司存续的全部时间。
3、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的法律要求不同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而言,设立协议只是全体设立人为规范公司设立行为、明确各自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就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及其相关事项所达成的民事协议,并非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要件,就内容而言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其内容更多的体现的是设立人的共同意志。
公司章程是公司设立必备的法律文件,任何公司登记成立都必须提交公司章程,而且公司法对公司章程的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公司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公司名称和住所;(二)公司经营范围;(三)公司注册资本;(四)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五)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六)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七)公司法定代表人;(八)股东会会议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股东应当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以上内容都是公司章程的法定记载事项。
三、公司设立协议在公司成立之前的作用
设立人之间订立设立协议的目的在于保证公司的顺利设立,明确各设立人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规范设立的行为,防范公司的设立风险,保障各设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明确公司设立不能时相关责任的承担,为解决公司设立不能而引发的纠纷提供的具体依据。
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为:明确各设立人的出资义务,包括各方出资形式、出资数额、出资时间,明确各设立人在公司设立中的职责,如协助办理前置审批手续、协助办理设立登记、提供设立公司所需的相关材料及证件等。同时约定设立人不依约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及相应补救措施。在公司成立不能时的作用为:确定公司不能合法设立时设立费用的承担;判定出资人的违约行为;确定违约人的赔偿责任,为各方化解纠纷提供具体依据。